+ 稿
织牢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网”
2025-07-21 16:11

罗湖区笋岗街道:“网格+气象”联动 筑牢暴雨防御第一线


连日来,深圳市遭遇雷雨大风天气侵袭,罗湖区笋岗街道充分发挥“网格+气象”联动机制作用,社区网格员迅速响应,积极投身到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中,全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辖区的正常运行。


  强降雨导致部分路面出现积水现象,积水深度较深的路段对行人通行造成较大影响。社区网格员们加强对易积水路段的巡查,实时监测积水情况。同时,网格员在积水路段引导行人避开积水区域,确保安全。


  针对小散工程在恶劣天气下易发生安全事故。社区网格员重点对辖区内正在施工的小散工程进行全面排查,检查施工设施的加固情况、临时搭建物的稳定性以及施工现场的排水情况等。


  在此次应对暴雨和雷雨大风天气过程中,“网格+气象”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文:杨帆)



龙华区:网格员筑牢台风“丹娜丝”防御线


台风“丹娜丝”携暴雨来袭之际,龙华区网格员闻“汛”而动,依托“网格+气象”联动机制,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御网络。从隐患排查到应急处置,从预警传达到民生保障,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诠释担当,成为风雨中最坚实的守护力量。


前置排查,把隐患消除在风雨来临前


  “收到暴雨橙色预警后,我们第一时间对辖区低洼易涝点、老旧房屋开展拉网式排查。”7月9日凌晨,民治街道樟坑社区网格员张俊发现民康路与龙华大道交汇处排水口被树叶堵塞,立即徒手清理杂物,半小时内恢复排水畅通。同一时间,观澜街道君子布社区网格员爬上华侨山庄后山,对台风季易倒伏的茂盛树枝进行修剪,避免风雨中出现坠枝风险。


  预警期间全区网格员累计出动1184人次,检查隐患点902处,清理排水口326个。在金地梅陇镇花园,网格员逐户提醒居民检查门窗,并协助物业对地下车库挡水板进行调试,用“铁脚板”筑牢第一道防线。


多维联动,让预警信息跑赢灾害


  “台风期间请尽量减少外出,低洼区域居民请提前做好转移准备......”7月9日上午,龙华街道三联社区网格员将预警信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言播报,通过楼栋微信群、应急广播循环播报。针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他们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民治街道民乐社区网格员陈丽娟冒雨为行动不便的张婆婆送去应急食品,协助检查电路安全。


  网格员通过“深圳社区网格管理”公众号生成防御指南海报,联合楼长在楼栋微信群推送。福城街道网格员创新采用“小喇叭流动宣传”方式,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中村巷道,让预警信息穿透风雨传到每家每户。(文:段斌)



龙华区:“网格+气象”联动筑牢高温防线


7月6日至8日,深圳持续高温酷热天气,龙华区最高气温达36-37℃,高温黄色、橙色预警轮番生效。龙华区“网格+气象”联动,全区网格员化身高温防御“先锋队”,累计排查处置各类安全隐患2376起,用精准施策与贴心服务筑牢民生安全防线。


  深圳市气象台数据显示,龙华区中北部区域最高气温连续三天突破36℃。区应急管理局通过“一键通”“粤政易”等渠道将高温预警、气象动态等气象数据实时共享至各街道网格管理部门及各社区,结合不同社区人口密度、产业特点生成差异化防控清单。针对富士康工业园区等人员密集区域,专门强化用电安全与防暑物资储备检查;对老旧小区则重点排查电气线路老化问题,累计发出整改通知书46份。


  在民治街道上芬社区,网格员梅彭在高温巡查中发现龙屋新村五巷2号5楼楼道堆放的床垫不仅堵塞消防通道,在烈日暴晒下还存在自燃风险。他当即联系住户清理,并同步将情况上传至“@龙华-民意速办”平台,两小时内完成整改闭环。这是高温期间网格力量快速处置隐患的典型案例。


  数据统计显示,7月以来全区网格员累计开展高温专项巡查 1892人次,重点聚焦三类风险:一是消防通道堵塞问题,共清理杂物堆、违规停放电动车等73处,如大浪街道陶元社区网格员林丽芳连续三天跟进陶吓村78号301楼道杂物清理,最终督促住户移除全部堵塞物品;二是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出违规使用电热棒、私拉电线等问题56起,福城街道大水坑社区网格员胡旭辉在大二村连续查处3起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行为;三是户外作业防护,劝导露天施工单位调整作业时间28次,协助发放防暑药品1200余份。


  当前,龙华区正持续优化“气象数据指导网格行动”的精细化治理模式,通过网格员“铁脚板”与气象科技“智慧眼”的结合,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随着台风“丹娜丝”折返,龙华区网格管理中心已根据最新气象预报,部署新一轮防御工作,始终将民生安全放在首位,让基层治理的温度直抵群众心坎。(文:段斌)



龙华区福城街道:“AI+网格+气象预警”齐发力 打出台风防御“智慧组合拳”


龙华区福城街道以“气象预警吹哨、AI系统调度、网格员冲锋”三轮驱动模式应对台风“丹娜丝”和季风带来的风雨影响,让辖区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智慧治理”温度。


气象预警:台风来了,信息跑在风雨前


  “叮!”7月9日傍晚6点,福城街道网格员们的手机提示音此起彼伏。深圳市气象局发来的暴雨预警赫然在目:“未来3小时,福城街道将出现短时强降雨,内涝风险极高!”


  这条预警,成了街道启动应急响应的“发令枪”。


  “张阿婆,台风要来了,咱们得去社区应急避难所!”丹湖社区网格员李娟一边敲门,一边冲着屋里喊。76岁的张阿婆腿脚不便,死活不肯离开:“我这老房子住了几十年,怕什么?”李娟急得直跺脚,她掏出手机,翻出气象部门发的预警图片:“您看,这雨量能淹了咱们社区低洼处!”


  老人还是摇头。李娟灵机一动,拨通了张阿婆儿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儿子急得直喊:“妈,您听网格员的,他们是为您好!”最终,老人同意转移。李娟和同事用担架把老人抬到社区避难所。3小时后,暴雨倾盆,丹湖社区低洼处积水深达30厘米。张阿婆摸着干燥的被褥,老泪纵横:“要不是你们,我这老骨头就泡在水里了!”


“AI处置员”调度“有一套”


  走进福城街道数字治理指挥中心,一块巨型屏幕格外醒目。这里没有堆积如山的文件,只有“AI处置员”系统不断跳动的数据——工单处理进度、物资调配路线、风险点分布……系统整合了近期气象灾害案例、街道地形图和应急资源库,能根据历史规律预判风险。


  沙袋“精准投送”:高风险区多给,低风险区少给。台风前,系统预判丹湖社区、桔塘社区为内涝高风险区。丹湖需要300个沙袋,桔塘只需200个。调度员一键下单,物资车按最优路线配送,避免了“这边不够用,那边堆成山”的尴尬。台风期间,应急物资使用效率提升40%,未发生资源浪费或短缺现象真正做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  (文图:李雷新)




龙华区福城街道:“气象家书” 小手册筑牢大安全


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如何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用一封特殊的“家书”,给出了创新答案。这本看似普通的居民手册,正在成为连接政府与居民的“安全纽带”。


  一本手册的“民生温度”


  “以前收到气象预警总是一头雾水,现在有了这本‘家书’,连80岁的婆婆都知道台风天该往哪里躲。”章阁社区居民李女士的话,道出了“气象家书”的特别之处。


  这本由街道向气象部门“取经”精心编制的手册,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用“家书”的温情笔触,将专业的防灾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翻开手册,不仅有手绘漫画演示应急避险要领,还贴心标注了每个社区的专属避难路线,甚至详细到“哪条小巷容易积水”这样的细节。


  手册的背后,是一支由400余名网格员和2500名楼长组成的“流动宣传队”。他们既是“送信人”,更是“守护者”。据了解,今年6月以来,这支基层“气象兵”队伍,向辖区居民派发2万余份手册,同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构建起“预警精准、响应迅速、科普深入”的社区安全防护体系。这一举措不仅延续了福城街道“网格+气象+楼长”联动机制的成功经验,更以“家书”形式传递安全关怀,获得居民广泛好评。



“气象家书”内容详实,成为居民应急指南


  此次派发的“气象家书”手册内容涵盖地震、台风、暴雨等常见灾害的预警信号识别、家庭应急物资清单、社区避难场所分布图及应急责任人联系方式。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例如用漫画演示“地震时躲在卫生间三角空间”“暴雨中避开低洼地带”等场景,并附上社区网格员联系方式,确保居民“一册在手,安全无忧”。


  章阁社区居民李女士表示:“手册里连附近避难所的路线图都标清楚了,网格员还教我们用手机设置气象预警提醒,现在遇到极端天气心里踏实多了。”据统计,手册派发首周,网格员已开展入户讲解1200余次,覆盖居民超5万人次。


  网格员“三巡”机制,筑牢灾害防线


  依托“网格+气象”五级塔式工作群,福城街道网格员在手册派发过程中同步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机制。今年1号台风“蝴蝶”过境期间,网格员赖育宁在收到气象预警后,1小时内完成对福民社区12处老旧危房、5个低洼地带的巡查,发现并处置墙体裂缝隐患1处,劝导2户居民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我们通过‘深圳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实时接收气象预警,结合手册中的应急流程图,能快速定位风险点。”赖育宁介绍。数据显示,6月以来,网格员累计排查隐患点1187处,设置警戒线142处,有效避免因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


  线上线下联动,科普教育入脑入心


  除纸质手册外,福城街道创新推出“气象家书”数字化服务。网格员通过微信群每周推送气象科普短视频,内容涵盖“气象预警小程序使用教程”“家庭应急包必备物品”等;同时联合社区、志愿者协会开展“应急技能进家庭”活动,组织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实操培训13场,参与居民超2000人次。


  大水坑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胡大姐说:“我们学了急救知识后,在手册里标注了社区AED设备位置,现在能帮邻居处理擦伤、中暑这些小意外了。”这种“手册+培训+服务”的模式,使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形成全民防灾的良性循环。


  “气象家书”的成功实践,展现了基层治理的三个关键转变: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单”,内容设计问需于民;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整合网格、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通过日常科普提升居民自救能力。“防灾减灾不是一时之功,而是需要持续创新的系统工程。”福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强调,“我们将继续探索‘网格+气象+科技’的新路径,让每一份‘气象家书’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平安符’。”


  目前,福城街道“气象家书”覆盖率达30%,居民防灾知识知晓率达92%,在2025年汛期中成功应对多轮超强暴雨预警,未发生因灾伤亡事故,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福城样本”。(文图:李雷新)



福田区:“网格+气象”筑牢三防安全防线


受强降雨天气影响,7月9日-12日,深圳多地出现暴雨,局部地区伴有短时大风和雷电。为应对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连日来,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福民社区,沙头街道下沙、沙嘴、翠湾、金城社区的网格员迅速行动,全面开展三防(防汛、防旱、防风)物资检查工作,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设备完好,全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后,各社区网格员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对辖区内的三防物资进行全面清点和检查。重点核查沙袋、应急照明灯、救生衣等关键物资的数量和可用性,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其中,金城社区网格员李自建还在红树林路右转滨河大道积水路段协助对四辆熄火车辆进行救援,配合相关部门处置积水险情。


“我们不仅要检查物资是否齐全,还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网格员表示,“比如沙袋要检查是否受潮破损。”网格员加强巡查力度,提前布设防洪挡板、沙袋等防汛设施,并检查排水管道。与此同时,社区通过微信群、短信平台等方式向居民发送暴雨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提醒大家减少不必要外出,注意防范雷电、积水路段及高空坠物等风险。社区还公布了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安排专人值守,确保突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文图:唐慧敏 林雨婷 韩奕虹 张家烁 张健鑫)


宝安区:“网格+气象”联动机制 筑起防灾减灾安全盾牌


受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影响,深圳市气象台于7月10日14时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宝安区福永、松岗和燕罗街道迅速响应,依托“网格+气象”联动机制,组织社区网格员开展高效防御工作,确保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智慧防控跑出“加速度”


  “气象预警就是动员令!”在松岗街道网格指挥中心,智慧网格平台实时跳动着气象雷达数据。该街道创新构建“1+13+409”网格化应急体系,以1个街道指挥中心为中枢、13个社区网格站为中继、409个基础网格为末梢,形成“5分钟预警直达、15分钟响应到位、2小时闭环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预警信息通过智慧平台精准推送至各社区网格站,网格员立即开展实地排查,实现“气象预警-网格响应-现场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


  福永网格综合管理中心共出动网格员387人次,巡查71处在建工地、29处危险边坡、12处临时危墙、9处低洼易涝区,排查189宗户外高空设施,宣传覆盖群众超20万人次,为平安度汛筑牢防线。


  燕罗街道则通过“芯城共治”微信群第一时间向居民发布预警,提醒防范内涝、山洪等灾害,并重点做好游客、学生等群体的安全引导。



隐患排查无死角


  暴雨预警发布后,松岗街道400余名网格员迅速行动,对建筑工地、高空作业、危险边坡、零星工程等重点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7月10日,网格员累计出动370人次,排查整治高空坠物隐患92宗,巡查小散工程63处,现场控停施工3处。同时,通过“塔式宣传”平台线上线下覆盖16.9万人次,确保预警信息家喻户晓。


  燕罗街道网格员通过“日查+夜巡”,重点排查老旧危房、户外广告牌、山边工棚等风险点,劝导暂停零星施工,并加强边坡、围墙巡查,严防次生灾害。


守护民生有温度


  在硬核防御的同时,网格员更注重人文关怀。松岗街道启动“一对一”帮扶机制,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检查居家安全隐患,协助转移安置群众,解决漏雨屋顶、应急药品等问题,获得居民连连称赞。


  燕罗街道结合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开展“随手扶”活动。网格员在巡查中及时扶正倒伏的共享单车、围栏等设施,规整乱停放车辆,既消除安全隐患,又以整洁市容迎接十五运会。


打造防灾减灾新样本


  “传统防灾靠‘人海战术’,现在转向‘智慧防控’。”松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气象监测、大数据预警与网格实地核处的“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了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御的转变。下一步,街道计划将“网格+气象”机制延伸至防暑、降温等领域,让每个网格成为防灾减灾的前沿哨所。


  燕罗街道也持续优化网格化管理,将防汛防御与城市精细化治理相结合,为居民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文图:文建清 李卓冰  王劲涛)



光明区:“网格+气象”联动应对高温“烤”验


台风暴雨天气过后,持续高温“烤”验来袭。15日10时,深圳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在收到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后,光明区光明、公明街道网格员迅速化身“高温守护者”,顶着烈日酷暑走街串巷,以“零疏漏”标准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


  在出租屋和工厂宿舍,网格员逐楼排查消防隐患,督促完善应急灯、灭火器等设施的配备,落实楼栋长责任;引导清理堆积的可燃物,畅通楼道;处置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问题,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还提醒住户注意用电安全,避免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


  针对建筑工地,网格员重点关注户外作业人员安全,及时与施工方沟通,引导高温时段暂停或缩短作业,并督促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其中,公明街道网格部门依托“网格+气象”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接收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信息,并通过辖区逾3300个楼栋平安群等渠道迅速传达,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触达一线。(文: 陈苗 黄翠君)



坪山区碧岭街道:“网格+气象”应急联动 做好强降雨防御


近日,受台风“丹娜丝”残余环流和季风影响,坪山区暴雨频发,未来几天仍将持续强降雨,局部雨势强、致灾风险高。碧岭街道网格部迅速启动“网格+气象”应急联动机制,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网格员们通过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发布台风动态和避险指南,重点提醒独居老人、困难群体注意安全,遇险及时联系网格员。



组织网格员开展“拉网式”巡查,覆盖老旧房屋、低洼易涝点、边坡河道等区域,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本周共出动网格员756人次,巡查出租屋523栋,排查重点部位50余处。


为全力做好强降雨的应对工作,碧岭街道网格部多次强调网格员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将强降雨防御作为重要工作。同时,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处置准备,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快速响应、全力以赴。


入汛以来,坪山区碧岭街道网格员依托“网格+气象”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脚底板工作法”,对辖区安全隐患开展地毯式排查,成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雨中卫士”。(文图:杨洁慧)




南山区:暴雨中的“蓝色防线”——网格员抗击台风“丹娜丝”纪实


7月的深圳,天气变幻莫测。在经历持续高温后,台风“丹娜丝”携暴雨来袭,给南山区带来严峻考验。在这场与风雨的较量中,一群身着蓝色制服的社区网格员冲锋在前,用责任与担当筑起守护居民安全的坚固防线。


  7月9日22时,暴雨橙色预警骤然拉响。南水社区的2名网格员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冒雨巡查危险边坡,清理堵塞的雨水篦子,在低洼处设置警示标识。与此同时,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向1.2万居民推送防汛指南,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每家每户。



次日14时,雨势更加凶猛。海月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某中学工地仍有工人在暴雨中施工。"立即停工!"网格员态度坚决,迅速叫停了这一危险作业。在附近的骑行道,积水已经开始蔓延,他们立即联系工地负责人,现场督促排水作业,直到积水完全消退才放心离开。


  同样在14时许,沙河街道白石洲村因短时强降雨出现严重内涝。村内主街积水深达40厘米,部分院落积水更达60厘米。南山水务部门迅速开启排水井盖,社区网格员全员出动,协助居民转移物品,紧急调运抽水设备。经过两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积水终于退去。



在星河街社区,暴雨导致城中村巷道积水严重,多名上学途中的小学生被困。网格员们立即找来拖板车,一个个将孩子背过积水区。“看到‘网格蓝’叔叔来帮忙,我就不害怕了。”一名被护送的小学生说。在塘头村二坊,网格员们徒手清理堵塞排水井的杂物,确保积水快速排出。


  西丽街道百旺社区的网格员们则兵分三路:危房排查组逐户检查20栋老旧房屋,重点关注C3级危房;边坡巡查组对10处边坡进行复检;路面巡查组及时清理积水点。他们用"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共处置易涝点9处,清理路面3处。


  雨势渐弱,但网格员们的工作并未停止。在南水社区,他们开始对沿街广告牌进行“回头看”检查;海月社区建立了工地防汛联络群,确保24小时应急响应;全区网格员累计修复松动井盖17处,为35户进水家庭提供消杀服务。


  据统计,在此次防汛抗台中,南山区共出动网格员327人次,处置内涝点46处,转移群众83人,实现台风影响期间零伤亡。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感人的瞬间:有网格员连续工作12小时被雨水泡皱的双手,有深夜巡查时被淋透的制服,更有居民送来的热姜茶和声声感谢。


  “雨再大,心里装着居民,脚步就不能停。”这是星河街社区网格员小李的朴素心声,也是所有“网格蓝”的共同信念。在这场抗击台风的战斗中,他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责任,用温暖的行动诠释担当,在狂风暴雨中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守护之歌。(文图:钟嘉佳 许灵玲 吴海燕 魏江波 熊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