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沙井街道:筑牢台风防御安全屏障
台风前,宝安区沙井网格中心接台风白色预警后,即刻部署防汛抗风工作,印发隐患排查提醒,落实“事前排查、事中巡查、事后复查”机制。网格员凭借“三熟”优势,对低洼易涝点、危房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排查,同时通过多渠道向居民推送预警信息,建立特殊群体“一对一”帮扶台账,提前安全转移7人。巡查时,对违规占用危房者宣讲并转移,及时处置坍塌房屋险情。
台风中,580名网格员依托“网格+气象”联动,依据实时预警调整巡查策略,利用微信群、小喇叭宣传防汛知识超46万人次。对46处低洼易涝点、56处河堤、472处危旧房等关键区域实施24小时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确保隐患发现、处置、反馈全程闭环。
台风后,网格中心落实三级防控机制,发出排查提醒函,重点检查老旧建筑受损情况,对危房、危墙等隐患区域及时设置警戒线隔离,并联合社区快速处置。沙井网格员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未来街道将深化多元联动机制,筑牢城市安全与民生保障防线。(文:巫丽辉)
宝安区西乡街道: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台风中的“逆行者”
受今年首个台风“蝴蝶”及持续强降雨影响,暴雨倾盆、狂风呼啸,席卷小区,带来严重威胁。在这场恶劣天气中,社区网格工作人员肩负重任,踏上了守护家园的征程。
当许多人选择躲避狂风暴雨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奔波在各类危险场合,全力减少灾害对居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在山下斜坡边,他们冒雨设置警示围栏、张贴封条,严防行人靠近山体滑坡隐患区;公路旁,台风过后一片狼藉,他们身着反光背心、头戴黄帽,手持工具清理散落的树枝杂物;排水沟前,衣服被雨水湿透紧贴身躯,他们仍专注地徒手清除堵塞物,保障雨水畅通。
这些平凡举动承载着不平凡的责任。面对询问,他们淡然表示“这是我们的职责”。正是这份对责任的敬畏与对家园的热爱,让他们在灾害面前挺身而出,用坚守诠释着人性的温暖与光辉。(文图:陈美真)
宝安区福永网格:多措并举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为切实做好防汛、防风工作,有效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各类灾害,福永网格综合管理中心迅速组织网格员开展汛期安全专项巡查行动。
行动期间,网格员严格贯彻“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的工作原则,对易受强降雨影响区域进行重点巡查监测。针对低洼易涝地段、危险边坡、危房危墙、“三边”地带及河道堤防等防汛关键区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严密防范危险边坡失稳、危房危墙倒塌等次生灾害发生。同时,网格员对居住在山边窝棚等危险区域的群众,耐心开展劝导工作,并协助其及时转移避险。排查过程中,网格员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通过系统上报,同步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张贴警示标志,避免群众误入。此外,网格员采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向群众推送防汛知识,普及降雨天气防御要点,全方位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共同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据统计,此次专项巡查行动共出动网格员387人次,对65处在建工地、24处危险边坡、10处临时危墙、9处低洼易涝区开展巡查,排查65宗户外高空设施。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教育,覆盖群众超20万人次,为平安度汛筑牢安全防线。(文图:李卓冰)
宝安区燕罗网格:四级响应防御“强飑线”天气
5月9日,深圳遭遇“强飑线”过程,伴随暴雨、雷电及大风,市气象台发布全市雷雨大风和暴雨黄色预警。燕罗街道组织网格员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聚焦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开展防御工作。
依托“网格+气象”联动机制,网格员从深圳社区网格管理公众号获取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芯城共治”塔式微信群,向居民、企业及在建工程群推送防护提示,提醒减少外出、关紧门窗避险。
雨前及雨中,网格员强化排查巡查,暂停建筑工程及出租屋、“三小场所”的小散零星工程,加大对桥梁涵洞、河道、危险边坡、危旧房屋、围挡等风险区的巡查力度,防范人员被困和地质灾害。
针对持续降雨导致土壤饱和的情况,街道组织网格员开展雨后复查,重点巡查老旧房屋、围墙、挡土墙、深基坑及危险边坡等点位,严防次生灾害。(文图:王劲涛)
光明区马田街道:网格员织密“龙舟水”防汛安全网
5月底,深圳市迎来“龙舟水”,局地强降雨频发。光明区马田街道组织10个社区全体网格员开展防汛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全力筑牢辖区安全防线,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行动中,网格员秉持“临雨预警、巡防并举、复核销号”准则,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点等重点区域拉网式排查。针对茅洲河干流及四条主要排洪渠,加强巡查、监测水位防漫堤;全面检查在建工地、危旧房屋等设施,确保排查无死角。发现隐患后,第一时间设警示标识,上传“治理通”系统建台账,上报职能部门处置,形成闭环治理,做到“提前介入、提早防御、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排查时,网格员化身防汛“宣传员”,向居民讲解“龙舟水”特点及风险,提醒关注预警、清理阳台、减少外出并避开危险区域。对特殊群体逐户走访,检查隐患、询问需求、留下应急联系方式。
为扩大预警覆盖面,马田街道利用4865个平安三级微信群,高频推送预警、指引及常识。截至5月29日晚,排查重点区域1058处,走访出租屋1.36万户,微信群信息覆盖超7.3万人次,营造了“人人防汛、人人安全”的氛围。(文图:许永泉)
光明区公明网格:强对流来袭 启动“网格+气象”响应机制
5月6日13时15分,深圳市气象台发布分区暴雨黄色预警,预计光明区公明街道2小时内将有30-50毫米降水。公明街道网格部门随即启动“网格+气象”应急响应机制,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预警发布后,公明网格启动防汛“关注级”应急响应,10分钟内通过楼栋平安群、楼长通等平台覆盖所有居民小区,并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一对一”提醒,确保预警信息无死角传达。
按“网格+气象”机制,全体网格员集结成12个巡查小组,对36处边坡挡墙、8个低洼易涝区拉网式排查。有网格员在上村社区提醒居民收好阳台杂物,在公明社区发现排水口堵塞后联系市政处置,在下村社区协助拉老危旧房警戒线4处。截至目前,累计处置隐患17处。
鉴于汛期期间深圳天气仍不稳定,公明网格将持续深化“网格+气象”机制,加强巡查与应急值班,及时处置隐患,同时提醒居民关注预警、遇紧急情况联系网格员,共筑防汛屏障。(文图:陈苗)
宝安区福永网格:开展雨天安全隐患巡查行动
为筑牢汛期安全防线,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6月26日,福永街道网格综合管理中心组织387名网格员开展雨天安全隐患专项巡查行动。
行动中,网格员遵循“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原则,对危房危墙、危险边坡等隐患点“地毯式”巡查,劝导危房群众撤离,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拉设警戒线、张贴标识,并通过上门及“塔式”宣传普及防汛知识,提醒居民减少外出、增强防护意识。
此次行动累计出动网格员387人次、巡查车16车次,巡查危房危墙等各类隐患点共507处,排查户外高空设施206处,宣传教育群众20万余人次。(文图:李卓冰)
龙华区:数字赋能气象培训 新入职网格员业务大提升
为切实提升135名新入职网格员应对气象灾害的业务能力,强化龙华区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2025年4月底,龙华区网格管理中心借助平安云学院平台,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成效显著的气象业务线上培训,为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平安云学院是龙华区网格系统研发的综合性学习平台,解决了网格员业务培训因经费、场地、时间等因素导致的不及时、难全覆盖问题。平台整合了气象灾害基础知识、预警解读、应急处置等丰富资源,以视频课程、在线测试、案例分析等形式呈现,方便新入职网格员随时学习,使用率持续攀升。
一位新入职网格员便是培训受益者,入职前对气象灾害工作了解甚少,通过平台系统学习相关课程,反复观看预警发布机制视频,理解不同级别预警含义及应对措施,还借助仿真实训模拟处理灾害场景。在最近的一次暴雨预警中,他凭借扎实的学习成果,迅速准确地解读预警信息,依据所学知识,有条不紊地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通知所负责网格内的居民做好防范措施,引导居民远离低洼地带、老旧房屋等危险区域,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排水管道进行检查疏通。其高效的应对表现,不仅展现出良好的业务素养,更获得了居民的一致称赞。(文:段斌)
龙华区大浪街道:发挥“网格+气象”联动作用 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6月16日,据气象预报,深圳市将迎来今年以来最高风险的暴雨天气形势,可能出现局地特大暴雨。龙华区大浪街道各社区网格员依托“网格+气象”联动机制,全力开展防汛工作,排查安全隐患,为居民撑起安全“保护伞”。
暴雨来临前,网格员通过塔式微信群、走街串巷等方式,将暴雨预警精准传递给每位居民,并附上关好门窗、清理易坠物品、避开低洼地带等安全小贴士。同时,对在建工地、边坡、河道、水库、下沉隧道、涵洞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详细记录隐患点。发现边坡松动,立即设置警示标识、拉设警戒线并上报;检查河道水库时,重点关注排水设施是否畅通及周边山体落石风险,若排水管道堵塞则联系专业人员清理,保障暴雨时排水正常。
暴雨期间,网格员坚守岗位,按照“巡、访、查、疏”要求密切关注汛情,紧盯危旧房屋、危险墙体、低洼易涝地带、沟渠等重点区域。一旦发现险情,迅速协助人员转移至临时避难场所,并与居民保持联系,形成“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的快速反馈机制。
“网格+气象”联动机制有效发挥了网格员的基层“前哨”作用,以有力措施应对极端天气,织密防灾减灾网。下一步,大浪街道将深化该模式,筑牢基层防汛安全防线。(文图:杨桂花)
龙华区福城街道: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5月12日下午,龙华区福城街道组织网格员联合街道三防办,在章阁社区乐群广场开展“网格+气象”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旨在提升居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与自救互救技能。
活动现场,网格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设置咨询台等方式,向居民普及暴雨、雷电等常见气象灾害的应急避险知识,结合典型案例讲解灾害预警信号识别、逃生路线规划及家庭应急物资储备要点。三防部门专业人员借助模拟演示设备,生动展示气象灾害形成原理及防御措施,吸引众多居民参与互动体验。
“这次活动让我掌握了气象预警信息的查看方法,非常实用!”现场居民王女士表示。据统计,此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有效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福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网格+专业部门”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防灾减灾“五进”活动,通过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形式筑牢社区安全防线,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文图:邓建朋)
龙华区福城街道:“网格+气象”深度融合 构建高温韧性治理体系
面对持续高温挑战,深圳龙华区福城街道创新构建“数据驱动-风险预警-网格响应-社会协同”全链条治理体系,实现高温灾害“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据统计,机制运行以来,辖区中暑事件同比下降67%,应急响应效率提升40%,成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典型案例。
数据驱动:气象数据赋能精准防控
依托“深圳社区网格管理”公众号的“天气服务”小程序,福城街道将气象数据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实现风险精准定位、预警精准推送、资源精准调配。该程序覆盖10个社区、517个网格,精准识别12类高风险场景,向45万常住人口推送高温预警信息,并动态调配防暑物资。6月10日,AI传感器监测到九龙山社区一工地体感温度超40℃,网格员5分钟内抵达现场,联合多部门暂停露天作业,避免群体性中暑。
网格响应:推动治理从被动到主动
构建“网格员+楼长+志愿者”三级响应网络,实现高温治理从“事后救急”向“事前防险”转型。网格员日均巡查超100公里,排查高风险区域;2500名楼长担任“气象观察员”,累计上报隐患49起;18个“清凉驿站”日均服务户外劳动者超2000人次。6月11日,茜坑社区网格员及时救助晕倒环卫工人,彰显快速响应成效。
社会协同:凝聚多方治理合力
创新“政企社”协同机制,推动高温治理从“政府独唱”转向“社会合唱”。通过签订《高温防护责任书》明确企业责任,激励公众上报隐患(采纳率82%),邀请专家成立“高温治理顾问团”提供支撑,形成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
长效治理:提升城市韧性
将高温治理纳入城市韧性建设,实现从“单灾种”到“多风险”、“人防”到“技防”、“应急”到“常态”的转型。建立“气象-网格-应急”联动平台,部署智能监测终端,将高温防护纳入社区考核,通过“周研判、月演练、季评估”提升治理能力,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福城经验”。(文图:邓建朋)
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街道大安村:开展台风中的“敲门行动”
台风来袭,赤石街道大安村的“敲门行动”迅速启动,成为基层应急响应的温暖注脚。“敲门行动”聚焦弱势群体,定制转移方案,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及危房住户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党员干部与网格员逐户上门,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全程护送转移,为留守儿童配备临时照护人员,确保避险“零遗漏”。
“敲门行动”成功源于三重保障:“网格员+村委干部+党员先锋”的协同体系,让责任细化到个人;针对不同群体定制方案,实现服务精准触达;微信群实时通知、应急广播循环播报,将预警信息送到“最后一公里”。这场“敲门行动”是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的生动搏动,用速度与温度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文图:江志群)
坪山区马峦街道:“网格+气象”风雨中的卫士
台风“蝴蝶”即将登陆之际,深圳马峦街道网格部门与气象部门紧密联动,实时共享气象数据,以快速响应筑牢辖区安全屏障。
坪环社区网格员化身风雨中的“逆行者”,每日多次在租户群更新台风路径、强度等信息,同步对老旧房屋、边坡、河道等危险地带开展高频巡查。他们精准划分职责片区,对隐患点了然于胸,通过微信群及时传递避险指南,并上门慰问特殊人群、告知紧急避难场所,对简易工棚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巡查中,网格员冒雨清理倒伏树木与杂物、疏通道路,全力消除安全隐患。
截至6月18日,坪环社区累计出动网格员约460人次,排查隐患点15处,对危险边坡等重点区域排查20次。接下来,网格员将持续保持警惕,守护社区平安。(文图:梁悦)
坪山区马峦街道:争做防灾减灾的排头兵
受台风“蝴蝶”残留云系影响,6月16-17日仍有暴雨倾泻。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防灾减灾战役中,网格部门与气象部门紧密联动,化身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排头兵”。
准确的气象预警是防灾减灾的关键前提。收到气象部门台风及暴雨预警后,网格员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对辖区内河道、危房、边坡、高楼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河道排水系统是否通畅、边坡土是否松动、高空悬挂物品是否稳固等问题,为后续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在“网格+气象”协同模式下,部门联动效应显著提升。气象部门的预警为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作为“活地图”的网格员依托基层优势,对重点危险区域进行防汛巡查,助力精准施策。这种专业优势与基层优势的深度融合,细化了分工,强化了部门合作,形成防灾减灾强大合力,共筑基层防灾减灾安全底线。
依托“网格+气象”联动模式,防灾减灾工作实现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的转变。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每个网格的安全屏障,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践中,真正成为防灾减灾的“排头兵”。(文图:吴泽敏)
坪山区龙田网格:网格员织密“安全网”应对台风 守护辖区安全
台风“蝴蝶”来袭致我市出现明显暴风雨,龙田网格中队迅速启动“网格+气象”行动,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向楼栋长、社区群众、三小商户传播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全力降低暴雨影响,守护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龙田网格中队组织网格员对辖区重点区域开展全面安全排查。在危房老屋、铁皮房集装箱排查中,逐户查看墙体、屋顶等部位隐患,详细记录问题并告知居民注意安全,对存在严重隐患的房屋劝导居民暂时撤离;针对在建工地,重点检查施工设施加固、临时建筑稳定性、防汛物资储备及用电安全,要求恶劣天气下停止户外危险作业;排查易涝点并清理排水雨篦子周边杂物,保障排水畅通;仔细排查山体边坡,查看是否有松动、裂缝等异常,对隐患及时设置警示标识并上报相关部门。
此次排查,龙田网格中队出动25人,排查危房老屋42户、在建工地2处、易涝点3个、排水雨篦子41处、山体边坡7处,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10处,有效降低了台风带来的安全风险。
下一步,龙田网格中队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值班值守,密切监控各类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确保社区安全稳定。(文图:赖美香)
罗湖区笋岗街道:“网格+气象”模式筑牢安全堡垒 抵御台风“蝴蝶”来袭
今年首个台风“蝴蝶”于6月16-17日携强风暴雨侵袭深圳,罗湖区笋岗街道网格部门依托“网格+气象”精细化模式,以网格员为基层防灾减灾“前哨”,开展全方位巡查与应急处置,成功化解潜在风险,为辖区居民筑起安全屏障。
一、天台隐患速排查,消除高空坠物风险
台风逼近时,笋岗街道各社区网格员进入“临战状态”。北站社区网格员重点巡查老旧小区顶楼,发现居民楼天台多个花盆、杂物置于边缘,存在高空坠物风险,立即联合物业逐户告知业主清理,并在天台入口张贴警示标语,提醒居民台风期间勿往天台。
二、在建楼宇严把关,守护施工人员安全
湖景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在建楼宇重点排查,检查脚手架稳固性、连墙件完整性、基础沉降情况及剪刀撑设置等。发现部分脚手架安全网破损后,要求施工单位当场更换,以防强风撕裂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督促施工方加固脚手架,做好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明确台风期间停工及避险要求。
三、城中村内细巡查,筑牢房屋安全底线
针对城中村房屋密集、结构复杂的特点,笋岗社区网格员展开“地毯式”排查,逐栋检查房屋外立面脱落风险、屋顶瓦片松动情况及排水管道通畅性,防范台风暴雨引发墙体开裂、屋顶漏水等问题。
四、预警信息快传递,打通安全“最后一公里”
笋岗街道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确保台风预警信息全覆盖。各网格员通过微信工作群推送气象预警、台风动态及避险知识,田心社区网格员刘梅在居民群耐心回复居民提问;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采取“敲门行动”逐户告知预警信息及避险要点。
五、地下车库早防范,抵御内涝风险
田贝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地下停车场专项巡查,检查防汛沙袋配备、应急照明及指示标识情况。发现商住综合体地下停车场防汛沙袋不足后,当即要求物业补充。台风期间,每日巡查确保防汛措施落实,辖区未出现地下停车场严重积水。
此次应对台风“蝴蝶”过程中,笋岗街道通过“网格+气象”紧密协作,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成功化解各类安全隐患,保障了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文图:杨帆)